潮州佬
记得第一次出远门,是在2004年的奥运会之后,因为出发南下之前,我在邻居老奶奶的女婿开的饭店里当服务员,有一天傍晚,来了一个老外,他讲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,但是这不妨碍正常沟通。点了简单的饭,大概是说,我只有20块钱人民币,能买些什么,我的印象里,包括有一碗烩面、一盘莲菜(可以拼菜)、一瓶啤酒……还有没有其它就不记得了……然后我天真的以为他一个人在外不容易,可能都没吃饱,于是我拿了一只不大的白色空碗,打了满满一碗白米饭,对,真的只有白米饭,然后出门追上去递给了他。之后,他表示感谢,问我可不可以留着当明天的早餐,我说可以,他又问了我有没有电话,我就告诉了他我家的座机号码,(那个时候还是2G时代,我还没有手机)完了转身,各回各家,各找各妈。反正不管我什么时候回想起这件事儿,我都会觉得自己当时好刁哦!真的会有这勇气,跟一个老外主动打招呼,虽然他个子比我高很多,也忘记他模样长得帅不帅,但是当时的想法真的只是怕他没钱了,第二天会不会饿肚子……哈哈所以现在回想起来,偶尔还是会觉得自己有多幼稚,太天真了也……
之后,没过多久,就和老爸一起坐上南下广东的火车。
记得当时还没有取消到郑州的绿皮火车,所以乘车比现在方便的多。一张车票大概3.5元,到郑州后再转车,一路硬座17个小时左右,时长会因为要避让其它的火车而延时。
那应该是我记忆里第一次坐火车,对面坐了一对母女,女子一看比我要长几岁吧,看起来很漂亮,她母亲谈话很多,她却很少,所以一路上我都在尴尬中度过——因为我爸和那女孩的母亲几乎是聊了一路。那个时候没有手机,没有扣扣号,也没有现在社会那么复杂,一路上有说有笑,到站后各自离去,没有任何后续,倒也干净和纯粹。比起现在,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,却也没有了当时的简单和快乐。所以你要说幸福指数这个东西,我始终相信拥有的越多,失去的也就越多。反而是什么都没有的人,才会拥有最多的快乐啊。
出了广州火车站,又乘坐大巴到了东莞,虎门太平。之后忘记了有没有座公交车,反正最后是舅舅骑着踏板摩托车接的老爸和我,行李还比较多,哈哈。现在想想当时真的内心多兴奋,到了楼下点的快餐,吃饭都比以往多吃好几碗。后来发现是碗太小了。
之后的日子里,发现工厂里的生活其实很无聊、很单调。后来认识了一个教我的师傅,他是潮州人,大概24岁左右,当时给我的印象是成熟和稳重,可能是经历的比较多的缘故,师傅一个月一千多的工资,也是我努力学习的动力。再后来,认识时间久了,他也会和我讲一些他的事情,比如以前他也混过,是真的电影里演的那样,很血腥的那种……和我对他之前的印象完全不同。记得师傅刚来的时候,和我住一个宿舍,有次借我指甲剪,我随口说了一句,我有轻微洁癖,剪手指甲的,不要剪脚趾甲,之后有个人也借指甲剪用,他随口就告诉那个人,这个只能剪手指甲,不能剪脚指甲。这就很加分。因为懂得尊重别人的人,这个对我来说很重要。从小老妈就教育我们兄弟,尽量不要去麻烦别人,请人帮忙要先说麻烦人家了,要说感谢的话。所以懂礼貌,成为了我一直以来交朋友最基本的社交礼仪,如果一个人的能力非常优秀,也很照顾我,但是他没有礼貌,我也会敬而远之。
再后来,因为工作上出了意外,师傅住院后,老板也没有前往探望过(两台电脑锣分别是两个老板的),现在回想起,也弄不大清楚师傅是给哪位老板工作。然后编程师傅就组织了几个人一起去医院看望。虽然我当时没有工资,但我还是一起坐车去医院看师傅,他的身边还有两个姐姐在照顾,一个是亲姐,另一个是表姐。打那次回去之后,师傅就辞职了。虽然认识的时间短暂,也忘记了师傅的名字,但年轻时候的经历总会在一些恰当时候,告诉我们一些领悟的道理。嗯!酸甜苦辣咸,这就是生活呀。